top of page
作家相片graphosense

【筆跡分析 | 發展歷史】

已更新:5月7日

今日想同大家分享筆跡分析這個引人入勝的領域的歷史。筆跡分析,亦稱為筆跡心理學,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筆跡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與古希臘時期。當時的人們開始意識到不同人的書寫風格和筆跡反映出個人性格特徵。古埃及人相信筆跡可以揭示人的性格和命運,而古希臘的哲學家則將筆跡視為思維和情感的表達。


隨著時間的推移,筆跡分析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具有科學性的研究領域。在18世紀,法國傳教士及考古學定Jean Hippolyte Michon 定義了筆跡分析為一門學說; 而德國的研究十分關鍵,德國耶拿大學的心理學教授Wilhelm Preyer 根據對筆跡的探索,提出了大腦決定筆跡的假設。他更出版了《筆跡心理學》一書,提出了「筆跡即心跡」的論述。


隨後,哲學家 Ludwig Klages創立了德國第一個筆跡學社,以及創立了完整、系統化的筆跡學理論。克拉格斯是一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性格學家。他根據哲學上動力關係系統的觀點提出,人的表現類型可以在手的動作中,特別是筆跡中發現,從而確立了筆跡學、性格學及表現行為的一些規律,成為筆跡學研究領域公認的領頭人,他出版的著作也成為歐洲書寫學學院學生的基礎教科書。


隨後筆跡分析的技巧更應用到法醫學領域,筆跡特徵可以作為犯罪證據,並對犯罪現場的筆跡進行鑑定,發展出筆跡鑑證的專業領域。


筆跡分析的魅力在於它對內心世界的洞察。透過觀察和分析筆跡的線條、落筆的壓力、速度和角度等特徵,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情緒狀態和潛在才能。筆跡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發現潛在的優勢和挑戰,並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


如果您對筆跡分析感興趣,或者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聯絡我。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更多關於筆跡分析的知識和經驗!




放大鏡是筆跡分析的重要工具
從筆跡心理學出發,細心觀察與分析,放大心跡

2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